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2024年度暨2022—2024任期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A级榜单。在2024年度业绩考核中,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30、37、38位。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于销量冲刺、电动化换道与智能化抢跑的多重拉锯。
2025年7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三季度全球高职级人员暨职工代表大会上疾呼:“我们必须杀出一条血路!”这不仅是长安汽车面对行业变局的宣战,更像是整个汽车“国家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集体心声。在新能源浪潮与全球化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中国车企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质效升级的关键路口。
01央企三强竞速
这一紧迫感背后,是行业格局的深刻重构。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63.7万辆,同比劲增40.3%,渗透率已攀升至44%;同期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927万辆,同比增长25%,市场占有率高达68.5%。看似亮眼的增长曲线下,是竞争逻辑的彻底改写:此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已难以为继,行业正从“以价换量”的低级内卷转向“以质取胜”的技术角力。
当市场从份额厮杀转向技术卡位,中国车企必须撕掉“低价内卷”的标签。这不仅意味着要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突破壁垒,更要在品牌价值、用户体验等维度实现跃升。唯有如此,才能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破茧重生。
这种行业转型的压力与机遇,在头部汽车央企的表现中尤为凸显。2024年的销量,中国一汽完成320万辆(完成率92.2%)、东风公司248万辆(完成率91.8%)、长安汽车268万辆(完成率95.8%),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规?; ?/p>
进入2025年,市场竞争更趋严苛,三大央企的半年成绩单呈现出差异化的转型路径。
今年上半年,中国一汽累计销售汽车157.1万辆,同比增长6.10%;对照年度345万辆的销量目标,目前完成率已达45.5%。细分板块中,自主品牌表现亮眼,共售出44.98万辆,同比增长8.5%;其中自主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14.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95.5%,成为增长重要引擎。
具体来看,红旗品牌延续高端化发展势头,上半年销量达22.5万辆,同比增长11.8%;解放品牌在商用车领域持续领跑,中重卡终端市场份额达到23.2%。叠加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合计112.1万辆的稳健贡献,形成“自主突破+合资托底”的平衡格局。
长安汽车上半年累计销售135.5万辆,同比微增1.59%。其中自主品牌表现突出,销量达115.1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84.9%;新能源车型销量44.8万辆,同比劲增52.3%,占总销量的33.1%,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旗下子品牌中,深蓝、阿维塔等均实现三位数增长,共同构建起覆盖8万元至70万元区间的品牌矩阵,形成了对不同消费层级的全面覆盖。在国际化布局上,泰国基地已投产右舵车型,欧洲市场也启动了深蓝S07的推广,一系列动作推动海外业务利润贡献占比超30%。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安新能源板块的盈利水平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两成,旗下深蓝已摸到盈亏分界线。这组数字不仅说明公司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打法开始见效,验证了“技术投入—规模效应—盈利改善”路径的可行性,为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模式支撑。
东风汽车上半年终端销量达1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40.2万辆,同比增长6.8%,渗透率攀升至36%,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提升至60%。细分品牌中,岚图汽车连续4个月销量突破万辆,上半年累计售出5.6万辆,同比激增85%;其旗下梦想家在35万元以上高端MPV市场每卖出3辆就有1辆来自该车型。而东风纳米BOX远销20个国家,在荷兰市场跻身销量榜首。但值得注意的是,集团累计销量(不纳入参股的赛力斯)为82.39万辆,同比下降约14.7%。这也说明集团在核心业务增长动能仍需夯实。
02开启组织变革
燃油车时代,三大汽车央企主导市场,催生长春、武汉、重庆三大“汽车城”。但新能源兴起后,它们渐显颓势。而国资委拟对其新能源业务实施单独考核,正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关键。
该调整摒弃了以利润为核心的传统考核指标,将市场占有率、技术突破设为考核重点,为央企新能源发展释放试错创新信号。当下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组织变革是汽车央企突破体制、激活动能的关键。三大央企已依据自身战略,推出针对性组织调整举措。
长安汽车从兵装集团独立并升级为央企,不仅是行政层级的跨越,更触发了组织架构的深层重构,为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的突破奠定了体制基础。这一变革的核心抓手之一是年轻化管理团队的搭建。今年1月,长安汽车公告聘任1985年出生的贺刚为副总裁,直指智能化战略的落地攻坚。连同贺刚在内,公司六位副总裁中,王辉(1981年)、张法涛(1982年)、邓承浩(1986年)等均为80后,年轻化、技术化的高管梯队已初步成型。
在三季度全球高职级人员暨职工代表大会上,长安汽车发布《创新创业计划9.0》,通过效率提升、价值重构、营销创新与生态构建四大方面的系统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从组织激活到能力跃升的路径。
中国一汽以“1156”年度任务为核心的组织变革,核心在于构建“战略管控与业务协同”的动态平衡机制。通过清晰界定各业务板块定位、优化全域资源配置,该集团推动红旗、奔腾、解放三大品牌形成“各有侧重又深度联动”的发展格局。红旗聚焦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奔腾主攻10万元至20万元主流区间,解放深耕商用车领域,同时共享技术底座与服务网络,从根源上避免内部资源内耗。
这种协同逻辑在组织层面得到落地:2024年底,一汽对32名高管进行集中调整,覆盖红旗、解放等关键板块,强化战略执行的统一性;集团层面设立“品牌战略委员会”,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品牌发展节奏,消解潜在的内部竞争。
东风汽车近期接连迎来自主业务整合与管理层调整,折射出其在行业转型关键期的战略攻坚思路。
6月26日,东风集团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简称“奕派科技”),这一举措是针对自主乘用车板块的深度重构:通过聚焦乘用车领域、采用一体化运营模式,整合东风乘用车公司与研发总院等核心资源,与风神、纳米等既有品牌形成协同效应,最终实现自主业务的资源聚合、效率提升与合力突破。
时隔不到一个月,7月22日东风集团领导班子(扩大)会通报,周锋出任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调整后,集团领导班子共8人,包括董事长杨青、党委副书记刘艳红等,总经理职位仍暂缺。
周锋是典型的技术派,执掌东风日产期间,他主导的日产N7上市成为合资新能源转型的关键突破。这款售价11.9万~14.99万元的车型,上市18天大定破万、50天突破2万,为合资板块注入增长动能。当前,如何提振合资车企销量仍是东风集团的重要课题。业内有观点认为,周锋在合资业务与新能源转型中的实战经验,或将成为其助力集团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支撑。
03打通新增长极
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赛道竞争将进入“淘汰赛”关键阶段,三大汽车央企转型成效取决于战略落地精度与资源投放效能。在这场较量中,三者未同质化缠斗,而是通过差异化路径探寻新增长极,既锚定技术突围,也聚焦国际化布局。不同技术赛道精准发力与全球布局协同推进,使行业较量在统一攻坚方向下呈现多元突破格局。
长安汽车在技术与全球化领域形成双向突破。技术层面,多维度创新矩阵持续扩容。金钟罩2.0电池通过PA里程碑,轻图端到端大模型泛化测试稳步推进(智驾数据采集超10万小时),卫星车载通信进入样机测试阶段,石墨烯舒适座舱、太阳能光伏车顶等技术样车完成改制。更具前瞻性的是,SDA平台实现跨品类兼容(支撑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飞行汽车计划年底试飞;固态电池功能样车将于年底首发,2026年有望量产装车,或将拉开与竞品的代际技术差距。
长安汽车的全球化布局正加速向高端市场渗透。在东南亚,其计划在泰国发布阿维塔品牌,并投放阿维塔11、启源E07等车型,重点攻坚当地高端市场;欧洲市场方面,长安欧洲公司已正式运营,深蓝S07将推进欧标认证工作,目标进入德国、法国等核心区域。
中国一汽以“技术自研+生态协同”双线推进转型。技术上,与零跑汽车合作,基于其“全域自研”技术联合开发新车型,强化新能源产品矩阵;红旗品牌推出司南智驾与灵犀座舱,7月发布的“EOA行业大模型”成为跨板块协同枢纽,提升资源流转效率。正如东风集团董事长杨青所言,东风汽车正在全力探索智能化“无人区”。
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一汽构建起“1+12+X”创新体系——以长春为研发总部,联动北京、上海、德国慕尼黑等12个全球研发中心,实现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全球资源共享与同步开发。今年7月,中国一汽旗下一汽欧洲有限责任公司在荷兰成立,为技术成果的全球化落地搭建起关键支点。
东风汽车的智能化与全球化布局形成体系化突破。技术上,4月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一核双基双元”体系:以企业级太极大模型为核心,依托天元架构与天元OS(开源整车操作系统)为基础,落地天元智驾(覆盖NOA至L4/L5全场景)与天元智舱(“视觉+语音+生物感知”智慧中枢);5月与华为在武汉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汽车智能化、企业数字化及生态共建展开深度协同。推动岚图、猛士、奕派三大品牌差异化落地——岚图强化高端竞争力,猛士主攻越野场景智能融合,奕派加速产品迭代,三方联合攻关高阶智驾技术,推动成果快速量产。
全球化布局也在提速,4月东风与沙特UMA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沙特打造为中东核心枢纽及辐射海湾六国的支点。标志其中东市场布局取得关键突破,与智能化形成内外联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