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数据资讯!
登录网址:http://idr.elseide.com
前言
“十五五”规划虽尚未正式发布,但围绕“双碳”目标、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业升级等国家战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重点发展方向。艾思产研平台(http://idr.elseide.com/)长期跟踪该产业链动态,积累了大量企业、技术、政策与市场数据,为政府、企业及投资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艾思数据,从政策、目标、产业链、技术及薄弱环节五个维度,剖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路径。
01产业政策
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区域试点等多层次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
2018年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限定场景商业化应用等目标。
2022年,《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作为国内首部相关法规落地,为全国立法提供重要参考。2024年,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20个城市名单公布,标志着产业从测试示范迈向规?;τ眯陆锥?。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个省市出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覆盖测试示范、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艾思平台数据显示,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等七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
艾思平台通过对政策文本、区域试点、企业资质等多维度数据的系统整合,能够为“十五五”规划中的政策评估、区域协同、立法建议等提供数据依据,助力政策制定更加精准、可落地。
02产业现状与目标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预计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600万辆,保持高速增长。
图1 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艾思数研整理
产量方面,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316.8万辆,同比增长38.7%。截至2025年7月,年度产量已突破820万辆,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艾思数据指出,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中段,增速边际放缓,竞争加剧,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力竞争,智能化和网联化成为核心竞争力。
03产业链关键环节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大环节,艾思平台对每一环节的企业分布、产品动态、区域特征等进行了细致梳理。
上游:智能网联与新能源部件双轮驱动
艾思数据显示,产业链上游企业数量最多,占比62%为智能网联部件制造商,21%为新能源部件制造商,17%为技术与硬件供应商。地域上,广东、江苏、浙江三省集中了大部分上游企业,尤其是广东省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
图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环节企业布局
资料来源:艾思产研数据平台http://idr.elseide.com/,艾思数研计算整理
关键产品如动力电池2024年销量791.3 GWh,同比增长28.4%,显示出上游核心零部件需求的强劲增长。
图3 2019年-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销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艾思数研整理
中游:纯电动乘用车制造占据主导
中游环节以整车制造为主,纯电动乘用车制造企业占比87%,燃料电池和纯电动客车也有一定市场份额。地域上,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等沿海省份是中游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上市公司如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零跑等,在整车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图4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环节企业布局
资料来源:艾思产研数据平台http://idr.elseide.com/,艾思数研计算整理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7万辆,同比增长36.9%;2024年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达此规模的国家。生产规模扩大加速新能源汽车出口,行业呈现“出海热”和产业链“抱团出海”趋势。
图5 2019年-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艾思数研计算整理
下游:汽车金融与充换电服务为主力
下游企业中,汽车金融占比52%,充换电及燃料加注服务占比37%。汽车电池回收、供应链物流等领域企业数量较少,但具备增长潜力。广东省在下游企业数量上遥遥领先,接近3万家,山东、江苏、四川等地也有较多布局。
图6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环节企业布局
资料来源:艾思产研数据平台http://idr.elseide.com/,艾思数研计算整理
充电桩作为下游关键基础设施,保有量从2019年的121.9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1281.8万台,年均增长率达60%,支撑新能源汽车普及。
图7 2019年-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有量
资料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艾思数研计算整理
艾思平台通过产业链图谱、企业分布地图、产品数据看板等功能,帮助用户清晰把握各环节发展现状与区域布局,为“十五五”期间产业链强链补链、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04技术领域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涵盖多个前沿领域:
自动驾驶:从L0到L5分级推进,依赖AI、视觉计算、雷达等多系统协同;
车联网:以V2X技术为核心,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端的智能互联;
人机交互:智能座舱等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能源管理:优化电池使用效率,提升续航;
车载感知与决策控制:依赖高精度传感器与算法;
芯片与计算平台:车规级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核心;
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支撑自动驾驶安全运行;
网络安全:保障车辆数据与行驶安全。
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推动车辆向更安全、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也是“十五五”期间重点突破的方向。
05薄弱环节与重点任务
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多个薄弱环节:
上游:芯片半导体、基础材料、开发软件等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自主可控能力不足;
中游:纯电动乘用车一家独大,插电混动、燃料电池等细分市场潜力未完全释放;
下游:充电桩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电池回收体系尚未成熟,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
区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中度高,中西部差距明显,需加强区域协同。
“十五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应包括: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在芯片、基础软件、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充电桩建设、优化布局,推动换电模式发展;
促进产业链协同: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
强化政策与标准引导:继续完善法律法规,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调;
支持中小企业与创新主体: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
艾思产研平台通过产业链图谱、企业分布、产品数据等多维度分析,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战略布局、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洞察建议,助力“十五五”期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06数据获取方式
获取艾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数据登录:http://idr.elseide.com
如需购买或开通VIP免费试用,
可以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高校用户】请备注:
学校名称+学院名称+联系方式
【企业用户】请备注:
企业名称+联系方式
艾思数研专注于科研范式数字化转型,拥有业内领先的产业数据库和数据治理能力,主要面向高校、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提供数据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